上一页|1|
/1页

主题:楼市拐点何时到来

发表于2010-06-25

尽管房价同比高增长,依然在高位,但从环比数据看,调控政策效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房价已有松动迹象。随着调控的深入与政策的执行,房地产商也开始"丢掉幻想",改变策略,如果长期制度性建设举措能够同时配套落实,拐点将真正到来。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内,身处北京的刘健东接到房产中介打来的电话明显多了,尽管已经下定决心要等一段时间再买房,但在电话里,刘健东依然会仔细询问相关位置、楼层、价格。"感觉没怎么降啊!"这是刘健东在一番计算对比后,几乎对中介人员滔滔不绝介绍过后的一个"通用"结论。

刘健东的"感觉"没有错。国家统计局给出的5月份楼市价格的变化,让拟购房者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环比上涨0.2%。换句话说,在4月中旬国务院出台楼市调控新政之后,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与4月份基本持平。

楼市调控新政后房价因何迟迟未降?万众期待的楼市拐点何时到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表示,尽管房价同比高增长,依然在高位,但从环比数据看,调控政策效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房价已有松动迹象。随着调控的深入与政策的执行,房地产商开始"丢掉幻想",改变策略,如果长期制度性建设举措能够同时配套落实,拐点将真正到来。


房价迟迟未降?

2009年12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国四条",拉开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大幕,尽管此后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但房价上涨的势头并未得以遏制。尤其是经过今年"两会"的短暂观望期之后,房价再次开始走上大幅上涨的轨道。自4月中旬开始,"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新政面世。以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发布为标志,新政实施已近两个月。 新政面世,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当头一盆冷水,部分城市市场成交量迅速跌至冰点。已有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同比和环比均下降6成以上甚至高达8成。不过房价的变化并不明显。

房价迟迟未降的"事实"一披露,引起市场各方关注。不过在高同比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低环比的增长以及环比涨幅的滑落。房地产研究所所长、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同比数据出现12.4%的涨幅,原因在于去年四五月份是房价的一个相对低点。从环比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近期的调控政策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尽管房价依然在高位,但已经有松动迹象。

在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看来,5月份房价同比上涨12.4%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国家统计局于去年同期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中对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曾做出如此评价:"至2009年3月,国房景气指数已经连续16个月下跌,最低点达到94.74。尽管至今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但目前市场健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苑德军因此分析,在去年五月楼市表现并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与之相比,涨幅12.4%也就不足以说明问题。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应结合房屋交易量和房价两组数据来判断楼市现状。顾云昌告诉记者,这两组数据可以清晰看到楼市新政出台以后,效果明显,市场的观望情绪也在蔓延,房价与4月份大体持平,说明房价上涨的势头明显得到了遏制。

支撑房价迟迟没有明显下降的一个原因,在于此轮调控中,房地产商大都手中现金充沛。苑德军分析,目前开发商资金充足,资金链没有断裂,所以对不积极,才会出现房价继续上涨的情况。央行日前发布《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面趋宽松,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5.7万亿元,增速比上年上升42.4个百分点,其中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它资金同比增长71.9%,国内贷款同比增长48.5%,构成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


拐点何时到来

看似表面平静的湖水,其实暗流涌动。

房地产市场亦然。尽管统计中的房价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部分楼盘已经相继开始调整价格。根据链家地产最新统计,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8650元,环比降幅为8%左右,而5月北京新房成交价为每平方米35630元,环比下降3%左右。陈国强告诉记者,房价从过去涨到现在,尽管整体回落还不明显,但不同项目已经开始分化,有的项目价格依然在涨,有的项目价格回落或优惠让利,这至少说明随着时间延续,企业开始做出策略调整,松动已经开始。四五月份已经是房价上涨的强弩之末,达到峰值,接下来下行的趋势将比较明显,三季度这一趋势将得以确认。

近期,深圳、上海、北京三个一线城市均出现明显的楼盘。业内研究人士收集的三地共12个典型楼盘显示,幅度集中在10%至20%,平均降幅约15%。此次楼盘多数来自万科、保利、绿地、复地等品牌开发商,而品牌开发商重周转的经营模式以及其示范效应,是否能引领房价真正回落,是否预示楼市拐点的到来,成为关注焦点。国泰君安房地产研究员孙建平分析,近期部分开发商开始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定价策略,主动下调开盘定价,或对在售项目进行各种名目的优惠促销。此举表明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丢掉幻想",为应对行业下行周期做准备。

说到拐点,上一轮楼市调控时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的一番"拐点论"曾成为舆论焦点,并备受争议。但其实,彼时王石的话有两句,一是认可"拐点"的说法,二是中国市场大,各个城市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那么,此次"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何时能迎来楼市调控拐点?

在接受采访时,陈国强预计,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由正转负的可能性比较大。苑德军则明确表示,楼市拐点会出现在今年的11月到年底这段时间。他的理由是,国家的楼市调控政策效果已经显现。虽然从房价上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可以看到整个楼市是在降温的。

而顾云昌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楼市拐点的界定比较模糊,根据什么来判断拐点的出现目前没有定论。有人说是以房价的涨跌作为依据,也有人说是以房屋销售量的增减作为依据,还有人说是以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作为依据,因此对拐点的判定很困难。如果是从全国大中城市楼市销售量及房屋价格来看,其实从4月份开始就出现了下滑。如果从房地产开发的景气指数来看,现在也已经开始下降了。顾云昌表示,由于界定模糊,所以目前谈拐点意义不大。


调控如何深入

楼市调控政策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改变人们预期。举例来说,从去年到今年前四个月来看,房屋竣工面积远远低于销售面积,因此供不应求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目前价格没有出现上涨,原因就是人们的预期已经发生了改变,有一半以上的人已经开始观望。如果政策一旦不能持续,或者是执行不到位,这种观望情绪就会消失,之前被压抑住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顾云昌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目前还会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即便性需求得到抑制,自住性需求包括改善性需求到目前为止依然比较旺盛,市场能否达到供需平衡也很难说。而苑德军则认为,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宽严程度存在差别。他认为,必须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不应各行其是。

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60个主要城市中多数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大幅提高。地方政府被认为是高房价的第一推手。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成为地方官员自然而然的选择。

经济利益面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力度有所差别。北京的地方版"国十条"中提出,本地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只能购买一套商品房。为了打击,北京市还对个人出售住房征以重税。而除北京外,其它重点城市的调控措施却略显"温和",个别城市甚至提出不会对购买第三套房加以限制。作为楼市领跑者之一的深圳,新出台的楼市新政更是对"一户一房"限购令没有涉及。

就在地方配套调控措施多以"温和"面目出现时,关于地产调控"软着陆"甚至收手的声音四起,但随着近日国税总局对加强土地税清算与预征通知的出台以及三部委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进行规范文件的颁布,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加码"得到市场共识。陈国强认为,这些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也澄清了此前市场舆论对部分政策的误读,进一步提高了调控决心没有松动的市场预期,调控依然在收紧的轨道上进行。对于未来政策,陈国强表示,未来不一定需要出台新的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如果前期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够从严执行、加大落实力度,足以能够改变部分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仍然观望的侥幸心态,对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真正起到作用。

从更长远看,房地产调控不仅仅应解决短期矛盾,更需化解长期隐患,而这需要长期制度性建设举措。对房地产业实施调控,目的不应局限于打压畸高房价,而应彻底改变经济增长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终结完全依赖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局面。

上一页|1|
/1页